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-2030年)》提出:到2030年,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,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,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,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,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較大提高,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水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,健康公平基本實現,實現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有關目標。
為達到這個目標,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-2030年)》提出了“健康知識普及行動”“合理膳食行動”“全民健身行動”等15項重大行動。這些行動,不僅需要社會和政府的努力,也需要個人和家庭和積極作為。
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,作為個人和家庭,在這些重大行動中,需要做些什么吧!
◆ “健康中國行動”之 ◆
>>>全民健身行動<<<
生命在于運動,運動需要科學。科學的身體活動可以預防疾病,愉悅身心,促進健康。定期適量進行身體活動有助于預防和改善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壓、心臟病、卒中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并能促進精神健康、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感,促進社會和諧。
1.了解運動對健康的益處
建議個人提高身體活動意識,培養運動習慣。了解和掌握全民健身、身體活動相關知識,將身體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,掌握運動技能,少靜多動,減少久坐,保持健康體重;科學運動避免運動風險。
2.動則有益,貴在堅持
運動前需了解患病史及家族病史,評估身體狀態,鼓勵在家庭醫生或專業人士指導下制定運動方案,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、強度和運動量,減少運動風險。鼓勵每周進行3次以上、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,或者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。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動,達到每天6000~10000步的身體活動量。
3.老年人運動有助于保持身體功能,減緩認知功能的退化
提倡老年人量力而行,選擇與自身體質和健康相適應的運動方式。在重視有氧運動的同時,重視肌肉力量練習和柔韌性鍛煉,適當進行平衡能力鍛煉,強健骨骼肌肉系統,預防跌倒。提倡老年人參加運動期間定期測量血壓和血糖,調整運動量。
4.特殊人群,如孕婦、慢性病患者、殘疾人等,建議在醫生和運動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
單純性肥胖患者至少要達到一般成年人的運動推薦量。控制體重每天要進行45分鐘以上的中低強度的運動。在減低體重過程中,建議強調肌肉力量鍛煉,以避免肌肉和骨骼重量的下降。提倡運動與飲食控制相結合來減低體重。
5.以體力勞動為主的人群,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“過勞”,通過運動促進身體的全面發展。
可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換一種放松的運動方式,減輕肌肉的酸痛和僵硬,消除局部的疲勞,但運動量和強度都不宜過大。